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缴费人数不对等怎么办-(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原因)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465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珍发现了一组让她“震惊”的数字:这些数字反映了2019年城镇居民实际缴纳医疗保险的人数。某地参保人数不足30%。

虽然这个案例比较极端,但她还是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按理来说,只有实际缴费才能得到保障。如果当地政府声称参保率达到90%,但实际缴费只有70%,那么30%没有任何保护。”

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缴费人数不对等怎么办-(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原因)

中央财政每年根据地方政府上报的参保人数,拨出大量资金进行补贴。在此背景下,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地方的参保人数多于实际参保人数。

山东某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参保人数和实际参保人数应该是一致的,但现在很多地方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实际参保人数与参保人数不正确。等待。

经过广泛调查,记者发现,这种现象在部分地区比较普遍,并且已经持续多年。在李真看来,社保领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缴”现象。

实际缴费人数存在缺口

对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官员来说,他们往往更愿意谈论参保人数,但可能羞于透露实际缴费人数。

辽宁省东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位副局长告诉记者,目前东港市参加社保的人数有8万多人,实际缴纳的人数有7万多人。

根据某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情况,记者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当地参保人数达到9万多人,但实际缴费的城镇居民人数却超过2.5万人。占参保人数的27%。存在严重问题。只参加保险而不缴纳保费的现象。

某市医保局负责人曾透露,目前实际缴费率不高,居民续保意识不强。“截至2011年3月,城镇居民实际缴纳缴费的比例只有80%,与户籍居民数量还有很大差距。”

再次以山东省蓬莱市为例,“2009年,全市参加社会保险人数为人,实际缴纳人数为人,相差人”。蓬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长于新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两年,实际参保人数与实际缴费人数还有一定差距,但慢慢缩小。

财政部检查发现虚假申报

某地在上报上级部门的《调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的请示》报告中直言,“只参保不缴费现象严重,缴费率普遍不高”。

于新丽认为,实际缴费人数明显低于参保人数的情况,显然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不相称,应引起社保机构的高度重视。在分析这一现象的后果时,他认为对社会和员工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未缴纳保费就参保,势必会造成个人社保账户记录的中断,影响职工社保事务的正常办理。

在缴费形势不畅的另一面,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针对养老、失业、医疗等各类保险出台了众多目标。在指标的高压下,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采取的手段大多是“扩大征收、征收”。不过,随着应该参保的群体被发现,一些当地官员告诉记者,“现在扩大覆盖范围越来越难了”。”

李震向记者指出,现在地方政府过分关注“保险费率”。如果参保人数中有水分,就意味着某一人群没有得到保障。

某省财政部特派员公署在2010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检查时发现,“X市不同口径向上级报送实际参保人数。其中,报送人数参保人数被视为登记参保人数,超报比例高达67.1%。”据了解,他们去财务部门查基金征收收入,计算个人缴费人数。根据当年缴费标准,加上免缴缴费人数,再与申报参保人数进行比较,确定该地区虚报情况。参保人数总数。

据了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由中央和地方分别补贴。地方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按照“国家补贴一点、地方安排一点、个人缴纳一点”的原则,各地补贴标准略有不同。以新疆为例,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贴156元,地方政府每人每年补贴84元。

居民征信体系亟待建立

投保难度越来越大,如果达不到指定的投保额度怎么办?记者获得的一份针对某县的报告指出,上级要求6月底参保率达到60%,但当月实际完成的参保率是43%,但最终上报的数字是62%。

记者采访中,当被问及超出实际缴费人数的部分如何保障时,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一些官员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仅表示会有一定的财政补贴。

李真认为,实际缴费人数低于参保人数的情况,可能和有些地方领取种田补贴,最终导致耕地面积比实际数多是一样的。多地公布的高参保率确实值得商榷。在获得中央财政补贴的同时,不存在效率损失。可能失去的就是公平。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延绥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在社会保险支付机制方面,由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中央补贴为主,个人缴费为辅,这样,报送的人越多,就能从中央获得更多的补贴。”

她说,随着人员流动,单位档案、公安户籍往往过时,导致社会建设和公共治理缺失。因此,建立公民档案刻不容缓。她建议建立居民信用信息系统。在完善社会保障权益记录的基础上,建立居民档案和居民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这些措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