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防病之道(养生防病的道理和方法)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920

主张“依四时适应寒温,喜怒和居,调阴阳调刚柔”来滋养身心,认为“修养身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结合当今社会生活特点,笔者认为养生防病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调理

养生防病之道(养生防病的道理和方法)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气所生”,朱丹溪说:“气血和则百病不生,一旦有郁,百病就会发生,所以人体的很多疾病都会发生”发生在

“于”。从临床症状来看,忧、郁、怒、心神紧张等确实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七情过盛,肝衰,就会导致气滞。而气滞则血瘀,气滞则化火,气滞则湿……突然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如狂喜、暴怒、突然惊恐、恐惧等,都会引起气血的气血亏虚。脏腑失调,导致阴阳失衡,引起内生疾病。还有某些疾病。情绪刺激虽然不强烈,但由于长期影响或反复刺激,如长期悲伤、长期思考、长期忧虑等持续存在的负面情绪,可积累而致病。不同的情绪刺激会导致疾病。它们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喜悦引起疾病的频率较低,恐慌引起疾病的速度最快,愤怒引起疾病的程度较严重,忧虑引起疾病的速度较慢。现代医学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并认为大多数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心理思维模式。因此,“防郁怒”是养生的第一要点。所谓“防郁怒”,就是说人要心胸宽广,待人宽厚,诚实坦荡,乐观向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遇福不喜喜,遇逆不忧。生活和事业可以通过“无为”来经营。我们不仅可以努力进取,还可以从实际出发,承认现实的复杂性,不过度计较名利得失,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要达到这种境界,除了要注意日常修身,自觉锻炼意志外,还可以练习气功、太极拳,了解天地的造化机制,了解辨胜败的道理。这样,你就可以“顺应世俗的欲望”,同时,如果心中没有嗔恨、愤怒……“以宁静为先,以自满为功”,自然就可以了。能够“顺真气,守神内”,即使遇到邪灵盗贼,也无法伤害它。

2正确饮食

“四时以胃气为主”,调节饮食的目的就是保护脾胃。脾胃位于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盛衰之枢纽。所以,《内经》说:“有“胃气生,无胃气死。”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良好,营养充足,人体才能精力充沛,健康。放眼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社会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这与仲景、东苑苦难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生活在藜麦家里的人少了,吃的人多了,很多人整天喝酒。嗜肥甘甜、贪吃冷饮针对目前人们的饮食特点,笔者认为,保护脾胃应从节制饮食开始,包括以下几点:(1)适量饮食。一日三餐是人们获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然而,凡事都应该适度。摄入过多或不足都会损害健康。吃得过多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俗话说“吃多了伤胃肠”。因此,无论吃什么食物,都应避免暴饮暴食。相反,过度节食、热量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尤其是女性,如果体重下降到一定程度,仍然会引起闭经。对于因过度节食而出现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来说,营养的极度缺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2)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做到定时进餐。不要太饿太饱。尤其要避免不吃早餐的坏习惯。(3)合理的饮食结构。《素问奇病论》:说“胖的人心里热,甜的东西让人饱”。过多的脂肪、甜味和浓重的味道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研究表明,长期素食者会因蛋白质供给不足而出现记忆力减退、嗜睡、反应迟钝,甚至诱发胃癌。因此,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食物品种的合理搭配非常重要,而多样化是关键。应把握适度的原则。就人们目前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而言,应减少油腻、油炸、辛辣、生冷食物、酒类饮料等食物的摄入,以免引起湿热,阻塞气机,损害身体。脾、胃经。

3.谨慎服用补充剂

近年来,各种所谓“补品”或“功能性食品”相继出现,进补之风大行其道。一方面,一些商家受经济利益驱动,故意夸大产品功效,甚至无中生有地进行虚假宣传;一方面,很多人受媒体影响,盲目相信补品的功能,甚至将其认定为食物。他们认为,无病吃它们可以祛病强身,所以胡乱服用,甚至毫无顾忌。希望健康长寿。此外,有些医生可能会受到患者的影响或受到自身医术的限制。他们抱着“死了补偿也不过分”的心态。用药时不以辨证为标准,滥用补法。结果适得其反。就如魏晋时期人们服用各种金石丹药一样,不但没有什么用,而且还有害处。在临床证候中,常见患者因盲目进补而出现阴阳气血失调,更有什者因补而致病。仍然认为自己“虚”,需要吃补品。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强调的是,医患双方都要正确对待补品,不要滥用补品。事实上,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的临床情况确实是患者虚而补之的情况并不多见。补得不当,只会产生内热,气滞。药物补充剂不如食品补充剂。应在合理饮食方面多下功夫。面对各种补品,患者应慎重选择,避免盲目补品,造成麻烦。

4、谨慎用药

医疗引起的疾病,甚至因药物副作用导致死亡的情况时有报道,因此这方面的相关问题日益引起专家的关注。无疑,目前临床滥用药物的情况比较普遍,并且影响着很多疾病。存在“过度医疗”问题,即小病大病大,小病大病大。抗生素的滥用更令人震惊。“药分为三毒”。服用不必要的药物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影响人们的健康。身体受到损害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可以说是有害无益的。对医生而言,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有针对性、合理用药;对于患者而言,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处方药。出现按照说明书“自我治疗”的现象。古人云“病未愈,常以中医治”。人体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有机体。有些疾病是靠护理自行解决的。病人的抵抗力可以得到彻底治愈。有些疾病可以用简单的药物治愈。关键是药与药的搭配。药物越新、越贵,效果肯定不是越好。因此,在用药时,应采取辨证的观点和态度。该病需要治疗,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要过分相信和依赖药物,有些疾病是药物无法解决或完全解决的。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同时服用七八种药物来治疗不同的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么多的药物同时作用于同一个人体。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对抗。有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一天内同时服用四种以上药物,就需要重新评估、综合考虑使用每种药物的必要性。

5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是中医对人与自然关系最基本的认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阴阳四时,万物之始,生死之根本,不顺则灾,顺则凶。”“不病即成道”,强调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密切联系和和谐关系。冬寒,还有春生、夏生、秋收、冬藏,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顺应自然规律,遵循阴阳的变化。四时养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了四时养生的差异,即:”。春”三月三月,这叫发陈……夜卧早起,院中行走”,“夏三月,这叫凡秀……夜卧”且早起,不厌日”,“秋三月,此谓榕平……早睡早起,与鸡相伴。”“冬三月,这叫躲……早睡晚起,还要等太阳。”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人类的生活条件无疑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各种不利因素也随之产生。例如,电视在给人们带来娱乐享受和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空调、暖气让人们享受到舒适的环境,但同时也降低了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面对现代文明的种种诱惑,我们今天虽然不能遵循古人的“日出而作,息息相关”日落时分”,我们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尽量有规律的生活,避免昼夜颠倒,认为理所当然。“你不希望冬天极端气温,夏天极端寒冷。”各种娱乐活动也应适度限制。尽量避免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听刺耳的音乐、长时间住在空调房里。等等,以免化为利而引发疾病。

对于体育锻炼,我们也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方面,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但正如《内经》所言,“病出于劳”,过度的锻炼适得其反,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它是有害的,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由于内脏、四肢、肌肉、骨骼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宜过度运动。应该是渐进的、适度的。

总之,养生关键在于把握“和”字,掌握“中庸之道”,也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法以阴阳,和以神功”饮食要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要“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保住身心,一生到百岁”,从而达到目的。保持健康和长寿。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