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不存在创收的问题是对还是错(大医院不如小医院)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25

“小病留在社区,大病则转诊到医院。”分级诊疗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之一。转介渠道是否畅通?分级诊疗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近日,记者走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型医院进行调查。

社区大医院“直达”不受欢迎

大医院不存在创收的问题是对还是错(大医院不如小医院)

社区能否顺利转诊至大医院,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会选择社区就诊。家住闸北区的周芳女士来到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经过检查,医生确定她患有子宫腺肌症。“你的病虽然不严重,但是我们看不到你,所以你还是得去大医院。”周女士很担心。这么一大早去大医院排队挂号真是麻烦。让她高兴的是,该中心刚刚与市中医院签约,符合转诊要求的患者可以预约社区各大医院的专家。医生登记了周女士的名字,并给了她市中医院中医妇科胡国华的电话号码。“下周三就不用排队了,直接去吧,盒饭很多。”周女士说。

然而,社区直接预约大医院专家的情况并不常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大厅里,神经内科挤满了病人。刘老师因双手麻木前来咨询,排队等候了近半个小时。“你为什么不先去社区看看?”被记者问及时,他坦言:“小医院解决不了问题,就得来这里,走两次比较麻烦。”“社区可以推荐你吗?”答案是“没听说过,通过”。记者了解到,上海不少区县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松散合同,社区内就诊费用有折扣。如有需要,可通过绿色通道前往上级医院就诊。但对居民有利的措施并不多。预约专家数量有限、涉及科室有限,给“社区首诊”的推广带来了障碍。

大医院转院遇到床位困难

另一方面,大医院向小医院转移时,往往会遇到社区床位不足、转移困难的问题。在龙华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李先生因中风出现偏瘫。治疗两周后,家人遇到了一个问题:后续康复去哪里?主治医生无奈告知,“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有转诊关系,但神经内科床位实在紧张,无法调动。”经过多方询问,家人最终决定前往偏远医院。小医院。“虽然离家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但我终于有地方住了。”李家千金松了口气。

上海各大医院的转诊路径一般有三种:所属分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为例。患者接受急症救治后,首先被转运至分院。在分院治疗一定时间后,再转入社区康复。然而,各个转运环节都可能因床位不足而受到阻碍。在徐家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走过两层病房发现,连免费加床都没有。该负责人表示,市中心老年人口较多,慢性病患者较多,床位周转率较低。此外,社区床位有限,患者只能提前两到三个月预订床位。

转诊系统专科医院很少

上海初步建立了有效的转诊令,但记者发现,纳入转诊体系的三级专科医院很少。眼耳鼻喉科医院、妇产科医院、肿瘤医院、儿科医院等多家专科医院的门诊情况显示,来自社区转诊的患者比例相当小。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一般不会与专科医院结对,但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肯定不是办法。”

如何完善推荐系统,让推荐渠道更顺畅?专家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慢病康复床位,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二级医院、社区乃至家庭的整个“转诊链条”。另外,现有的推荐应该更“强大”。具体来说,社区全科医生应增强对各类疾病的识别和掌握转诊指征的能力,避免误诊、漏诊;同时,他们需要及时回应转诊的患者。跟进并安排回社区相关事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居民在社区首诊、大病到大医院。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