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处事不公平,我心情很郁闷”、“一想到事情就流泪,心情立刻不好”……也许你有这样的问题无法解决,或者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问:“我想看心理医生吗?”确实,如何识别心理问题并确定是否需要就医?一般来说,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问题的性质、持续时间、影响程度。
问题性质的特殊性及其发生的频率。从症状表现来看,比如听到别人说自己、说自己坏话、凭空指挥自己做事,或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被陷害,遇到危险等。前者是幻听,后者是被害妄想。两者都是严重精神疾病的迹象。有些症状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都可能存在,比如焦虑、抑郁,或者某些思维内容在生活中反复无意识地出现的自动重现。头脑)。,要注意发生的频率。如果只是偶尔发生并一瞬间消失,则无需治疗。但如果频繁发生且每次出现时间较长,就会干扰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它需要执行并且需要引起注意。
此外,有些症状是“合理的”。比如,学生在重要考试前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心、失眠、甚至恐惧,或者在面临重大挫折时,很多人可能会出现抑郁、自信心下降、丧失信心的情况。可能很少、没有兴趣,甚至有暂时的消极、悲观的想法。这两种情况发生之前都有明显的原因。如果程度与事件的影响相称,且事件消除或适应后症状缓解,则不一定需要治疗。但如果症状的程度与事件不相称或者存在没有明显触发因素的情绪异常,很可能是精神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持续时间和可控程度。如前所述,精神疾病的许多表现在普通人群或健康状况下完全有可能出现。如果持续时间短、影响较小,一般不认为是疾病的表现,不需要治疗。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短期抑郁症,除非伴有明显的自杀倾向,并且持续两周以上,一般诊断为抑郁症。也就是说,持续存在表明症状稳定且难以自我调节,同时也表明症状的病理性质。
由此产生的心理困扰的程度。每个人在一个人身上都扮演着多重角色,比如工作中的领导或员工,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家庭中的儿子或女儿等等。如果某些心理状况的存在导致无法工作、无法上学、无法承担家庭功能、无法有效社交等,就需要及时就医。一般来说,大多数症状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而困扰的程度一般反映了症状的严重程度。尽管家人或朋友都感觉他有明显的心理异常,但患者并不这么认为。例如,一个躁狂发作患者,其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显着升高,自我感觉非常好,根本不接受别人的劝阻。这个时候,显然需要家人和朋友督促甚至强迫他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