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药物健康宣教,心内科药物健康宣教内容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内科药物健康宣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心内科药物健康宣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冠心病合并房颤,最大的危害都是血栓,吃的抗栓药一样吗?

冠心病已经是当今社会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同时,冠心病和房颤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说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和打呼噜,正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人都是冠心病和房颤两种疾病共同存在。

心内科药物健康宣教,心内科药物健康宣教内容

由于冠心病和房颤血栓形成机制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抗栓治疗策略。房颤患者的血栓富含纤维蛋白,其成分类似于静脉血栓,因此中高危房颤患者需要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目的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而冠心病患者一旦出现血栓事件,其血栓性质往往是富含血小板,所以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这类抗血小板药物。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难点在于其血栓成分不同,治疗药物一个是抗凝药,一个是抗血小板药,这两种药物起得作用不同,不能相互取代。如果两个都同时吃,又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如何让正面的抗栓作用最有效,同时降低出血风险,就成了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上的关键点。

在2018/2019年两年,关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指南,国内外更新了不下5份,基本上共同的精神都是在强调:心内科医生要充分对这类患者进行危险评估,进行危险分层,充分平衡缺血和出血之间的风险,选择最佳的抗凝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基本上都是建议对于那些房颤并且放了支架的患者,最好是选择三联治疗方案3个月(两个抗血小板药+一个抗凝药),然后一个抗血小板药+一个抗凝药双联治疗至12个月,然后长期口服一个抗凝药。而对于那些出血风险高的这类患者,我们会建议三联治疗方案1个月(两个抗血小板药+一个抗凝药),然后一个抗血小板药+一个抗凝药双联治疗至6个月,然后口服抗凝药。

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不同的患者,张大夫的建议是大家一定要在又经验的心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千万别自己调药,因为自己调这些药物很危险。

我的今日头条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779134493367206408/

冠心病和房颤都要吃预防血栓的药物,但是抗栓药物不太一样,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形成血栓的机制不一样,首先说冠心病,冠心病是人体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狭窄,那么治疗就要谈动脉血栓,动脉系统由于血流速度快,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等不易相互聚集和发生反应,因为都被快速的血流给冲走了,不可能停留下来,因此也就形成不了血栓。然而当动脉血管内膜发生损伤时(如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则会通过其“手指”牢牢地抓住损伤的内膜,在此安营扎寨,并召集过往的“狐朋狗友”(凝血因子、组织因子、纤维蛋白等),进而“占山为王”形成血栓,至此我们知道其血栓形成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在“搞事情”,故而治疗上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为主。这也就临床上我们对于稳定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的依据所在。

那么接下来咱们再说说静脉系统血栓,由于静脉血流速度慢,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红细胞等容易聚集抱成团,进而形成血栓,那么其形成血栓的幕后主谋是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因此治疗上主要给予抗凝治疗,即抑制凝血因子的生成及其活性,进而阻止纤维蛋白形成,不让其进一步“招兵买马”,网络红细胞、血小板等,即不能使其“队伍”壮大!所以说静脉系统血栓的药物治疗主要以抗凝为主,同样这也就是我们临床上我们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者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患者给予抗凝治疗的原因所在。

房颤时由于心房处于蠕动状态,丧失了收缩功能,因而此时左心房的血流处于缓慢流淌状态,特别在左房的凹坑处(左心耳),此处的血液形成涡流,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易在此处停留,进而形成以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网为主的“静脉”血栓,即其血栓形成的本质是血流缓慢所致,这就类似于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机理,故而临床上为预防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治疗以抗凝为主,这也就是我们临床上对于房颤的患者为预防血栓形成基本都是给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的根本原因。

这个问题问的好,也是很多朋友在冠心病房颤用药上容易出现的一个重要误区,关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血栓预防药物应用,今天就来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

冠心病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房颤又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问题,通常房颤的发病率大约在1~2%左右,但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的房颤的比例则高达10~20%。因此,可以说,冠心病伴发房颤问题,是冠心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冠心病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出现,而房颤导致的心率失常,则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等脑血管风险死亡事件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对于冠心病合并房颤问题的朋友,在抗血栓的预防上,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冠心病和房颤,同样是需要进行抗血栓的预防,但其预防的方向,使用的药物却是不一样的。冠心病有导致血栓的风险,其形成的血栓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从而导致身体的凝血反应,引起血小板的聚集而引起的血栓风险,冠心病形成的血栓含有大量的血小板;而房颤形成栓子,是因为心律失常导致血液在心房内形成涡流,最终形成类似静脉血栓的富含蛋白的栓子,这些栓子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血管,就容易导致脑动脉血管的堵塞,形成心源性的缺血性脑卒中问题,因此,冠心病和房颤导致血栓的风险,从血栓的形成机制和血栓的主要成分来说,都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形成机制,不一样的血栓结构,当然对于血栓的预防也是不一样的,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血栓预防,主要是通过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进行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都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这类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可以达到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冠心病患者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有的时候,对于冠心病患者,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血栓预防效果,常常需要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一段时间的双抗治疗才能够更好的做好血栓的预防。

而对于房颤来说,大约有80%的房颤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请注意,这类说的不是抗血小板治疗,而是抗凝治疗,这完全是不同的两类药物,抗凝治疗的常见药物有经典抗凝药物华法林,较新型的药物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等。

因此,如果是冠心病合并房颤问题,很多时候就需要我们即进行抗血小板预防,也要进行抗凝治疗,而不管是抗血小板药物,还是抗凝治疗药物,其最大的用药风险,就是导致出血的风险,因此,冠心病合并房颤服用抗栓药物进行血栓预防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权衡达到合理用药做好急性心梗风险的预防和脑血栓的预防,同时有能够控制好出血的风险,在控制预防疾病的同时,使患者安全用药,达到最大的健康获益。

在实际临床上,冠心病合并房颤问题,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情况,结合实际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各种各样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因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用药方案,能够涵盖各种情况的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对于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种类的选择,服用时间的长短,出血风险如何预防,都是需要经过医生结合患者病情以及患者身体情况,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后给出方案的专业问题,因此,对于如何用药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就不详细说明了,但最终的目的是,既要做好冠心病、房颤问题导致血栓问题的风险预防,又要控制好患者的出血风险,这样的用药方案,才是最高境界的用药。

最后把上面谈到的内容为大家总结成3个要点——

1. 冠心病合并房颤问题患者,不管是急性心梗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都会增加,应当更加注意血栓的预防。

2. 冠心病的血栓预防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房颤的血栓预防是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淆。

3. 大多数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同时服用,这种情况下,做好用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评估,在做好血栓预防的同时,也做好出血风险的预防,是最重要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内科药物健康宣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内科药物健康宣教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