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娅来到《早报》接受采访,临行前她对奥运海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反复比较,她选择了最“中国”的一组以鸟巢和天安门为背景的海报。“我想要两套,我想送给我的朋友作为礼物!”就连小海报广告也被小心翼翼地卷进纸筒里收起来。
新华网消息,据《北京晨报》报道,本届奥运会的外国志愿者中,62岁的意大利人西尔维娅可能是年龄最大的,但这位退休空姐仍然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算上这次,她已经服务了四届奥运会,堪称“老牌”志愿者。有趣的是,在奥运村,她还见到了上次服务的奥委会官员和志愿者“战友”。
认识奥运会
“享受不同民族的聚会”
1956年,意大利科尔蒂纳丹佩佐举办了冬季奥运会,年仅10岁的西尔维娅就与奥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印象很深,当年瑞典王妃观看比赛的专列经过我们小镇,引起了我的兴趣。”西尔维娅说,她很享受不同民族聚集在一起的感觉,无论国家大小、贫富。她已经申请成为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志愿者,正在等待回复。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她甚至计划前往伦敦参加下一届奥运会,届时她将66岁。
18岁时,西尔维娅参加了奥地利冬奥会的志愿者服务。最令西尔维娅兴奋的是她在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季奥运会上的志愿服务。她曾担任挪威奥委会官员助理,并在随后的残奥会闭幕式上陪同奥地利代表团的独臂旗手。场地。
凭借四种语言的优势和丰富的志愿者经验,西尔维娅实现了成为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口译志愿者的愿望。“我已经够大了,可以当同事们的奶奶了!”她笑得像个孩子。
村里发生了什么
“我见到了上次的‘战友’”
在奥运村,西尔维亚还惊讶地见到了奥委会官员和两年前提供服务的另外三名志愿者。“我们戴着都灵冬奥会送给我们的纪念手表和书包。”这让她感觉相当奇妙,“是奥运会让我们又聚在一起了!”
现在,西尔维娅每次到奥运村工作时都会带着三本词典,帮助运动员消除语言障碍。她说,做什么并不重要,即使是扫地,最重要的是“在场”——“在奥运村,你可以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可能比你还多”。可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会议。这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包容让她体会到了奥运会的意义和乐趣,她甚至把奥运服务称为“享受假期”。
来北京五次
“北京越来越好”
因为儿子的工作,叶云舒去年10月第一次来到北京。西尔维娅此前曾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和听到过有关中国的新闻,但空姐的见多识广的经历让她相信“眼见为实”——“北京越来越好!”从那时起!此后,她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五次来北京,开始学习汉语。
Sylvia关注的是北京“大城市里的小事”,比如孩子们可爱的表情、家庭主妇出去买什么蔬菜等。“你冬天喜欢买芹菜,夏天喜欢买大葱,过年喜欢买面条。”即使面对记者的反对,她仍然坚持自己对这座城市独特而有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