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港蔬菜内地销售(供港蔬菜项目骗局)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974

销售-

吃得更安全,“供港菜”受青睐

供港蔬菜内地销售(供港蔬菜项目骗局)

由于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已为消费者所熟知,珠三角地区部分超市现已开设新的蔬菜专区——“香港蔬菜”,深受消费者欢迎。

10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中华广场的品味超市。布置得充满田园气息的“香港蔬菜专区”,整齐地陈列着约80个品种的蔬菜:生菜一斤4.98元,西兰花一斤3.5元。包装袋上注明了蔬菜检测时间以及种植基地土壤和水的SGS检测报告编号。这些测试报告可以在网上找到。销售人员表示,“供港蔬菜”在这里很受欢迎,价格介于普通蔬菜和有机蔬菜之间,非常适合中高收入市民的选择。

“这里贵一点,但吃起来比较放心,买一些便宜的品种也可以。”黄书健的家距离这家超市不远。他家附近的脏肉菜市场只卖一斤白菜。4到5块钱,一斤西兰花4块钱。

根据工商、农业部门公布的抽查结果,广州超市供港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生产加工企业注册基地证、营业执照、食品安全许可证齐全和其他文件。

业内人士介绍,“港菜”两年前就进入内地市场,但一直没有打上“港菜”的牌子,也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内地居民收入水平显着提高,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些商家趁势宣传“蔬菜香港”品牌,受到市场广泛追捧。生产基地也从广东扩展到内蒙古、宁夏、云南、贵州。以及其他省份的拓展。

广州市番禺区东升农场董事长欧景泰表示,农场的蔬菜一直坚持一个标准、两个渠道。近年来,蔬菜种植成本大幅上升,但香港市场的零售价格却从未出现相应上涨。农场在粤北及其他省份的种植基地一一建立,供应量增加,内地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他立即调整供港和内销的比例,越来越多的蔬菜内销。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元表示,从国家认证来看,蔬菜主要分为三类: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但有些地方却存在“有证无监管”的情况。“供港蔬菜”实际上是一种无公害蔬菜,但监管相对完善、严格。这是大陆民众青睐它的主要原因。

种植-

生产基地实行登记管理,记录保存2年,检验检疫部门随时监控。

广东省检验检疫部门表示,目前所有输港蔬菜生产必须以基地为主。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将对基地的土壤、水、空气进行检测。如果符合要求,他们将获得注册号码,然后才能生产“香港蔬菜”。

惠州是我国最大的“港菜”生产基地。记者来到“港菜”生产龙头企业惠州永吉蔬菜种植基地。2000余亩蔬菜长势良好。公司老板王金海表示,种植“香港菜”时,必须建立档案,如实记录所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途、用量、使用日期和农药安全间隔期;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收获日期和收获量;产品销量和流量。生产记录必须保存2年。

东升农场种植基地工人陈绍英原是东升农场所在大港镇庙北村的农民。她把家里的3英亩8分钱的土地租给了农场。她说,基地种植的蔬菜全部采用农家有机肥处理,并采用频振杀虫灯等物理措施杀虫。农药很少使用,但有时必须使用。它们的毒性也很大,残留量在国家种植标准范围内。品种很少,用量很小,这和以前自己种蔬菜有很大不同。

“永济”基地购置了全套监测检测设备。每天,即将上市的蔬菜都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验合格后,报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抽检合格后才能发货。欧景泰说,他们实验室使用的所有试剂都是政府部门免费提供的,每个品种每天都要进行检测。测试数据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并实时传输至主管部门。整个过程无法改变。

在“永济”号的控制室内,记者看到了电视幕墙,各个屏幕监控着各个生产环节。王金海说,他们的摄像头与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监控设备相连。检验检疫部门可以随时检查农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随时检查仓库的农药储备量,并派专人到田间监督包装封口。

加工-

产品追溯、农残检测等体系保障层层安全。

“润丰”是东莞最大的“港菜”加工企业。记者看到,满载“送港蔬菜”的货柜车陆续抵达。提供供货证明并登记产地、品种、凭证号等信息后,即可通过入口检查通道。“每一批蔬菜都有专门人员进行抽检,提供样品、登记、标记后,市场将货物运送到集散点。

加工点经过重重检验后,可持配送点流程表、发货清单等向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润丰”办事处申请加盖印章。生产加工企业应在运输和运输上注明。供港蔬菜销售包装上:生产加工企业名称、地址、注册号、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这套完整的系统可以追踪每一批蔬菜的每一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准确追究责任人。

欧景泰指着东升农场的香港运输车辆表示,每辆车都配备了GPS。监管部门可以随时定位运输车辆并查看其运行轨迹。司机私自从基地外拉蔬菜是不可能通关的。

专家介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现时采用的农药残留标准,是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订定的最高残留限量而定。目前有3300多个,且相关限量不时修订和公布,而内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只有807个。相比之下,“供港蔬菜”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内地严格得多。这正是因为“供港蔬菜”拥有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产品追溯体系、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等。系统和农药残留检测能力等,让“供港蔬菜”始终保持高品质。

借鉴-

“种菜香港”监管模式能否移植?

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认为,“供港菜”在内地火爆,说明公众对内地食品质量安全缺乏信心。政府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恢复公众信心。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田子军也认为,香港蔬菜基地按照香港标准生产国内产品,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每年,香港40%的蔬菜来自惠州。记者在惠州超市没有发现“菜港”的招牌,但当地人普遍认为惠州的农产品比其他地方的农产品更安全。

公众的信心从何而来?据了解,惠州市已在20个大型蔬菜基地设立农药残留检测室,实行自查自律。农产品质检中心还将不定期进行抽查,对分散的菜农从种植源头进行引导和把控。惠州80%的蔬菜是通过农批中心供应的。农检中心在农批中心市场设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每一批进入市场的蔬菜都要经过检验。每天9点发布蔬菜安全报告,要求所有经营户建立购销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所有蔬菜运销户和入市菜农均持有100%市场蔬菜交易电子IC卡和农产品标识经营许可证,并通过电子化、标牌管理。这种严格监管,基本上具有了“供港蔬菜”监管制度的本质和雏形。

有专家表示,供港蔬菜在内地畅销。更重要的是,内地政府和蔬菜生产经营企业应借鉴供港蔬菜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考虑“供港蔬菜”。移植监管模式。

对此,广东检验检疫局番禺分局工作人员张淑娟表示,对“供港蔬菜”的严格监管是立足于生产基地。如果要将“供港菜”的监管方式移植到国内农产品上,监管部门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如何监管分散农户的问题。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