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指个体在生活基础上,受家庭、伴侣、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异常是指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状态。
人格障碍占犯罪分子的10.6%。他们一般在1-6岁时的特点是盲目服从,7-16岁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人格发展的异常。这些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影响力和攻击性;他们的行为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他们敏感多疑,不信任人,有仇恨。他们具有很强的暗示性、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喜欢撒谎;它们具有环境所不允许的特殊特性。爱好;性欲早且强烈。可见,人格异常者之所以容易犯罪,与人格异常的心理病理特征有关。
造成人格异常的主要因素包括:
遗传因素。人格异常的亲属中,发病率与血缘关系成正比;
大脑发育因素。研究表明,人格异常与大脑发育不成熟密切相关;
家庭因素。童年的不幸、管教不当、粗鲁、严厉、溺爱和鼓励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育因素。幼儿教育、学校教育、报纸、书籍、电影、电视等各种教育方式也会对人格异常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等也与人格异常有关;
疾病因素。有些人虽然没有典型的病史,但实际上在分娩、婴儿期和儿童时期曾患过不明显、未被注意的身体疾病,这也会影响大脑功能的正常发育。
从医学角度来说,针对人格异常者采取的措施应该提倡“优孕、优生、优生”;
从社会角度,调查影响人格形成的社会问题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从文化角度,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
从法学角度讲,应加强法制教育和相关科学知识的学习。
注意区分正常人格和异常人格,分别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之,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使人们身心健康、好学。这样,不良人格、畸形人格以及相应的犯罪行为必然就会减少。家长和老师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学和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以便向青少年传授一些心理健康常识,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和如何适应环境。此外,还要仔细观察和关注他们的各种行为变化和表现,及时请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检查,及早诊断,及时制定措施,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