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势利导孩子逆反心理的行为(怎样因势利导教育学生)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273

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变化”。父母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父母会发现,到了某个时候,孩子不再听话,甚至可能“对抗”父母。这个时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断奶”期。

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们都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己做决定;另一方面,他们必须依靠家人。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充分、正确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像成年人一样对待自己。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把他们当作孩子来对待,他们就会感到无聊,产生逆反心理,产生逆反情绪。

如何因势利导孩子逆反心理的行为(怎样因势利导教育学生)

初中阶段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的增长,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受到父母的反对,无法被父母理解。于是他们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不那么亲密。这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变化,简单粗暴地管教,就会迫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但自控能力仍然很差,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往往证据不足;他们喜欢怀疑,但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表意见,但判断不准确;他们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家长了解“心理断奶”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孩子时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宜用“哄”的方法来对待。

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好奇心。比如,一些不正之风的文艺作品越是受到批评,人们就越想看,并且想方设法地去拿、快看。二是对立情绪。无论你如何苦口婆心、滔滔不绝,他都无动于衷,认为你虚伪、吹毛求疵。三是心理需求。孩子们想要得到不易获得的东西;他们想要接触那些无法接触到的事物;他们想知道那些不被允许知道的事情。这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孩子理性程度较低,所以这种欲望比较强烈。

“心理断奶”期是孩子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一般来说,“心理断奶”期间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进步。这是从心理上依赖父母到独立的一个重大转变。家长要珍惜孩子的这个时期,正确对待这个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方面,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有说服力的方式进行教育。父母也应该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例如,逆反心理产生的好奇心,是一种求知事物的欲望,是一种求知的动机。逆反心理往往表现为求异、投机。它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是创造的源泉。家长要重视,趁势而为,促其成功。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