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人士不只是靠婚姻生活
对于女性来说,相亲中最大的资产要么是年轻,要么是美丽。而当两者都消失之后,让自己更有内涵就成了女人最后的砝码。为了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姻部落诞生了。“婚姻”是由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正宏提出的。是指抱着找工作的态度和决心去寻找结婚对象的一群人。积极行动,积极内部装备自己,参加化妆、健身、交流等课程;对外,他们积极参与相亲、约会式交友等活动。“婚姻族”大部分是女性,一切都围绕着婚姻。
90后加入相亲大军,80后陷入集体恐慌
“希望我的桃花能在2010年盛开。”丁丁的新QQ签名相当简单。她坦言,明年的首要目标是寻找伴侣。“前几天,一个相亲者告诉我他的新趋势,我很兴奋。”丁丁告诉记者,该男子刚刚认识了一位90后、还在读书的女孩。“双方都感觉很好,90后都出来了,我们抢市场,不抓紧怎么办?”
“80后”最初是一个被妖魔化的标签。这一代人被大众认为“缺乏责任感”,而90后则更“弱势”。他们被贴上了“非主流、脑死亡”等标签。“所以我们要早点行动,谁说我们非主流?我们只是想找到一个温暖、安全的肩膀。”1990年1月出生的小明,就在上周末,在亲戚的帮助下,嫁给了一位年长的男人。7岁男子相亲。
“我觉得80后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理想主义的,而我和我的同龄人则更加理性。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大学校园读书、已经在外面打工的小明觉得现实是件好事。
小明说,他的一个同学去年底在父母的安排下,和一位世交的儿子相亲。两个人的发展都非常好。“相亲的前提必须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这样感情才会更牢固,婚姻才会更稳定。而相亲的形式本来就是基于物质条件来寻求精神上的共鸣,越现实越有利于从而提高约会成功率。”
7岁以后,成年人就会为了取悦别人而容忍别人。漫长的约会过程就是一种自我积累。
近日,80后小鹿正准备参加新一轮相亲。对于身经百战的她来说,相亲时如何化妆、着装、说话、举止都不是问题,但每次相亲都没有结果。“每次都像是走走过场,一见到对方就能知道结果,但每次还是去了。”小鹿似乎已经习惯了。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09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号文件指出,放弃已成为剩女约会的习惯。相亲过程中,71.2%的女性若隐约感觉对方可能对自己不满意,就会选择放弃。
超过70%的成年人为了寻找约会对象都会精心打扮。
“虽然我还没有找到合作伙伴,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有所收获的。”以前从不化妆的小露现在已经是半个美容师了。日常妆容和派对妆容她都能轻松选择;她身材中等。不再一味地用牛仔裤和宽松的衣服来遮掩,而是学会利用不同的衣服来扬长避短。小鲁也笑道:“听说上海有很多专门针对适婚人士的培训课程,比如礼仪、家务等,我有点感兴趣。”小鹿似乎对这些比结婚更感兴趣。
记者从杭州多家培训机构了解到,目前杭州尚无此类专门培训班。“这类培训班的受众群体太个体化,考虑到目前市场还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还没有开始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他们曾有开办此类培训班的想法,但考虑到市场原因,最终没有形成。
我们的调查显示,74.2%的人会在相亲等场合精心化妆、着装,但72.46%的人表示不会参加各种家庭技能、礼仪形象等培训课程,以求找到合适的人选。合作伙伴。
婚姻不是唯一的目标。做一对“七成熟”的夫妻。
您认为“已婚人士”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2.03%的人选择了“现代人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婚姻只是目标,充实自己才是关键”。看来很多人对于“婚姻生活”的态度是非常理性的。为婚姻而活似乎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自己的生活。
美国性别专家帕特·洛夫博士认为,在寻找伴侣时,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并持之以恒。只要你每天关注一个人,看着他或她微笑,那么在你每天关注的人当中,可能就有你一生的伴侣。但是,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太多的注意力和精力,你可能就不再有自己的生活和独立的思想了。
在心理学中,有耶克斯·多德森的动机定律,它指出做某事的动机和可能的结果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不努力就什么都做不了,但如果你的目标和愿望太强烈,你往往会达不到目标。凡事只用70%的力量,才是最好的力量。一个人的生活丰富充实,自然会产生吸引异性的磁场。
成为“婚姻家庭”也是如此。七年的成熟就足够了。要真正找到一个好的目的地,最重要的是了解你的需求并明确你的定位。而不是“只有婚姻才是生活”。保持一定程度的自尊实际上可以让你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