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失调可导致便秘、急慢性腹泻、胃肠炎、肠道功能障碍和外来细菌感染。长此以往,还会引发其他疾病,促进衰老,甚至致癌。这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特长”——调节胃肠道失衡菌群,重建生物膜屏障。
但在应用中,益生菌制剂不能替代抗生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由病原菌引起的疾病,而微生物制剂则用于调节细菌失衡。找到原因更重要
胃肠道炎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除细菌感染外,理化因素、化学因素、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等,均可损害胃肠粘膜屏障,引起胃肠道粘膜损伤。炎症变化。这是整体状况变化的结果,不是单方面造成的。
因此,在治疗时应明确病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然而,最近一家药厂研发生产了一种所谓的新型微生物制剂,号称专门用于治疗各种胃肠炎,并写着“以菌治菌,治愈快,不复发”,“只是我觉得广告‘杀死有害菌,不伤害有益菌’过度宣传微生物制剂的功效,误导消费者。益生菌并不完全是‘好’”
益生菌的剂量、菌种的选择、使用的时机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感染性腹泻早期不宜使用微生物制剂,此时使用就“白费力气”;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或抗病毒药物的后期,可以服用一些来恢复菌群的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微生物制剂并非完全无害,有报道益生菌制剂会引起菌血症、肝脓肿、脑膜炎和心脏损伤。因此,免疫缺陷者、滥用广谱抗生素者、抵抗力低下的老年人应谨慎或避免使用。
微生态疗法推动了医学从抗生素时代向活菌时代的转变,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维持内环境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人都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微生态制剂,让自己的胃肠微环境也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