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曝光“饿了么”恶性餐饮事件后,“饿了么”立即正式回应,并承诺对其签约商户进行卫生整顿和全面排查。然而,“饿了么”真的做到了他们所说的吗?
老板娘用牙齿把火腿肠咬进炒饭里,厨师把手指伸进锅里蘸汤尝尝,员工协助黑作坊落户平台……被央视曝光后“3·15”晚会,在线订餐平台“饿了么”近日“吃完了吗?”持续发声并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如今半个月过去了,饿了么真的“变”了吗?近日,北京晨报记者多次卧底调查发现,“饿了么”平台仍存在涉嫌无证经营、虚假注册地址、盗用厨房照片等行为。
现象一:无证件、无票据、无收据
在今年央视“3月15日”晚会上,饿了么的合作商家被曝出不少问题。除了令人恶心的卫生问题,饿了么员工还主动帮助无证非法作坊入驻平台。晚会播出后,“饿了么”高调发起危机公关活动,紧急关闭涉事餐厅,并对商户审核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随后,成立专门工作组,对全国餐厅资质进行重新审核,并推出数千名人员24小时待命,等待“天山七剑”措施。那么,在大规模的“刮骨解毒”之后,《饿了吗》真成了“明厨亮灶”了?
日前,北京晨报记者在“饿了么”随机搜索一家名为“山西美食香河肉饼”的商家,发现该店位于丰台区胡村15号,平台显示。环视店内,记者并未发现该店显眼处悬挂有营业执照或卫生许可证。吃完饭后,他向店家要了发票。店主直言,“我不能开发票,只能开收据”。记者因没有营业执照而质疑能否开具发票。店主愣了一下,立即说道:“我们有证书,我们有证书。”然后他转身走开。直到记者离开,他才拿到发票,也没有看到任何证明。
记者在北京企业信用信息网输入“晋菜香河肉饼”,却找不到该店的任何信息。根据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或《营业执照》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分支机构营业场所的显着位置。我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七项规定,未按照规定悬挂营业执照的,登记机关可以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的人员也表示,即使有营业执照,如果没有挂在店内明显的地方,也是违法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表示,已申领卫生许可证的,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否则消费者可以举报,执法人员将予以调查。
现象二:店铺地址不可靠,现场查不到。
在“饿了么”平台上,合作商家会标注详细地址和营业时间,向消费者证明店铺的真实性。那么,这些所谓的详细信息可靠吗?北京晨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饿了么”平台上的欺诈地址并不少见。
一些餐馆“名不副实”。例如,一家名为“口口香”的餐馆,其注册地址在页面底部显示为“朝阳区”。但按照全市行政区划,刘家窑及周边地区属于丰台区。另一家“世福煎饼(蒲黄玉店)”的注册地址是“顺义区南法新镇”。需要注意的是,蒲黄屿与南法信相距较远,直线距离近40公里。
相比之下,一些“鬼餐厅”更具欺骗性,需要实地走访才能发现店面选址是“凭空捏造的”。记者搜索发现,在南三环刘家窑附近有一家名为“杨明玉扒鸡饭(大众店)”的餐馆。据“饿了么”了解,该商家地址为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5号。记者从东铁江莺横七条南入口走到北入口时,没有发现与“杨明玉扒鸡饭”相关的餐厅。负责该路段的清洁工和不少路边商贩也表示,从未听说过这家餐厅。“饿了么”上另一家名为“刚烤”的餐厅地址是“丰台区芳群园四区19号楼3号”,但记者探访的只是平房,没有餐厅。周边居民和停车收费员也表示“以前从未见过”。
一家名为“桂洛雅半价羊蝎子”的店,“饿了么”上显示的地址是“丰台区景明世纪商品市场东1号”。北京晨报记者无意中发现,同一地点还有另一家注册商店。“饿了么”与“徽尚园家常菜”合作。经现场走访发现,该地址的真正主人是“徽尚园家常菜”。记者沿着小巷走到尽头,“鬼牙”的“鬼影”也出现了。没看到。
现象三:四家店一张照片。你发布它,我也使用它。
在央视“3月15日”晚会曝光的问题中,部分“饿了么”合作商家店内的真实场景与平台上的照片差异很大。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饿了么”商家上传的实景照片与店名根本不符,或者图片信息不完整,无法辨别真伪。例如,“烧烤坊金牌外卖”店上传的照片只显示“烧烤吧”字样,而“如意薯粉(沙子口店)”的照片则显示“云南过桥米线”。
也有一些商家涉嫌盗用照片,甚至出现四家餐厅共用一张照片的情况。“饿了么”合作商户“口口香”显示,菜品为盖饭和中式炒菜。“实景”图用了四张图,分别是门面、大堂、厨房等,而在另一张“口口巷”中,门面、大堂、厨房的照片与照片一模一样。蒲黄玉店。只是“其他”拍摄角度略有不同。商户“杨明宇扒鸡饭”和“杨明宇扒鸡饭(大众店)”的大堂和后厨房的照片也与“口口香(蒲黄宇店)”的照片相似,但照片立面不同。记者点击这四家店分享的大堂图片仔细辨认,发现入口处的玻璃门上清晰地写着“黄焖鸡饭”字样,可见“口口香”疑似盗图的事。至于这两家红烧鸡饭店到底是抄袭哪家,还是抄袭别人的,目前很难确定,因为两家店的地址都是假的。
“你饿吗?”回复
将向有关部门汇报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如实报道了饿了么暗访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该表示,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会将所有问题记录下来并向相关部门汇报。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消费者的声音
希望整改不要走走过场
“饿了么”被央视曝光后,消费者有何感想?李老师曾经是“饿了么”的忠实用户。“央视曝光后,我发现我之前的点餐记录全部被删除了。”,还有一些我之前订的餐厅都换了外观。菜单和店址都没有变,只是换了新名字,显示为新餐厅,没有星级。”另一名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看到曝光后,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可能会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通过‘饿了么’订餐了。””
当然,也有一些店铺被曝光后确实正在进行整改。魏老师向记者透露,他发现自己经常在“饿了么”订的一家肉饼店最近无法下单,“因为就在我们单位附近,我就去家里买了一些,当我跟老板聊天,他说饿了么最近在整顿,得先下线不让发货,等一周再上线。”聊天中,魏老师发现这家店根本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说白了,就是一家黑店。即使一周后上线,我也不敢再吃了。这周内我可以处理这两件事。”认证的可能性不大。”魏老师表示,希望“饿了么”的整改不要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将问题餐厅彻底清除,让用户吃得放心,留住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