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独身”对老年人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如果老人有勇气重燃爱火,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使老人奇迹般地“返老还童”。那么老年人再婚时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呢?
矫正再婚心理动机
老年人再婚也应以爱情需求为主,其次是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许多老年人在再婚或离婚后很快就感到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坚实的爱的基础,再次给老人造成伤害。因此,老年人在再婚前一定要纠正不良的再婚心理动机。只有从对爱情的需要出发,才能在再婚后获得真正的幸福。一些老年人认为再婚只是为了找一个“伴侣”来打发时间,而忽视了再婚的爱情价值。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爱情没有年龄限制。无论青年、中年、老年的婚姻,爱情永远是第一位的。
克服回归心理
老年人总是喜欢沉迷于对过去的回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回归心理。老年再婚后,人们常常不自觉地将两个家庭进行比较。尤其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矛盾的时候,就会回想起过去爱情的甜蜜,产生后悔、怨恨的情绪,从而产生情感上的落差。再婚夫妇之间的心理距离。克服这种心态的关键是双方都应该认识到过去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新的家庭,要严格要求自己,善待他人,努力消除矛盾,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只有互相理解、尊重、信任,才能打造幸福的新家庭。适应对方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有相对稳定的性格、兴趣和爱好。然而,进入更年期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年人再婚后尽快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配偶的性格和习惯,注意相互尊重和理解。身体较好的一方应耐心安慰、体贴、理解、包容对方,避免感情上的矛盾。
平等对待前次婚姻所生的孩子
再婚夫妇应克服“排斥”心理,与新配偶和子女建立新的关系,视双方子女为己出,履行父母责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平等对待。生活中的其他小事。
另外,失去一个几十年来朝夕相伴的伴侣是一件令人心碎和悲伤的事情,但却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你不妨理性地提醒自己: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逼近死亡,没有人能逃脱这一自然法则。为了减少悲伤,不妨收拾一下妻子的物品,把注意力转向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不要总是回忆过去。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妻子去世后的孤独和悲伤。再婚的老年人常常因为对已故配偶感到难过而感到内疚。他们可以通过从事一些积极、愉快的活动来避免这种心态。
老年人再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有权利勇敢追求婚姻幸福。子女在孝敬老人的同时,也应该支持老人再婚。让所有老年人健康快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