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太极拳(中医太极拳教学视频)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227

“太极”出自中国古代哲学著作《易经》中的阴阳八卦理论。最早见于陈勃、周敦颐的《太极图》。此图表明,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而又统一的物质组成的。“太极”含有无穷小、无限之意,具有圆、远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为根,盛衰,不断运动,永无止境。太极拳就是以此理论为基础,强调动与静、阴与阳。身体在外面运动,意识在里面安静。形在外动,分虚实,动阴阳。整个拳击路径是基于一个完美的圆。每个动作均由各种弧线动作组成,各种动作按照太极图形组成;意蕴于内,动由静所控。用意识引导全身的气血,就像无缘无故的圆环一样,周而复始。可见,所谓“太极”,就是以“太极”哲学为基础,利用太极图形来组织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其意在“太极”,故名。

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医 太极拳(中医太极拳教学视频)

首先,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患与年龄相关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小,即脊柱骨质增生或骨刺增生较少。脊柱的活动能力比较好,弯腰时手指可以触地。不练太极拳的人中,85.7%的人脊柱退行性改变较多,只有20.6%的人弯腰时手指能触地。

其次,经常练太极拳的老年人平均血压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老年人平均血压为154/82毫米汞柱。经常练太极拳的老年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老年人血管硬化率为46.6%。再比如下蹲20次的运动测试。经常练太极拳的人都有正常的反应;35%不练太极拳的人心脏收缩无力。

三是可以锻炼神经系统,改善感觉功能。因为练习太极拳时,需要全神贯注,不能有杂念。人们的思想总是集中在动作上。因此,大脑注重指挥体内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和协调运动,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的充分休息。并消除身体疲劳。

第四,可以增强呼吸功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这有利于保持肺组织的弹性,强化呼吸肌,改善胸廓活动能力,增加肺活量,对改善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中医认为,经常练习太极拳之所以能强身健体,是因为太极拳可以疏通经络,培养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腹部震动、手指麻木等现象。如果继续修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连通任脉、督脉、带脉、冲脉,同时丹田内的能量也会增加,让人感觉更加舒服。精力充沛,精神充沛,身体健康。

正是因为太极拳具有上述的诸多养生功效,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预防、治疗和康复许多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等。风湿性心脏病及肺心病、中度神经衰弱、各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另外,太极拳能补肾精、强筋骨、抗疾病,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防止早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练习太极拳要领:

虚拟项圈支撑力量:头部和颈部似乎向上抬起并保持直立。它们应该是宽松的但不僵硬并且可以旋转。当力量直立时,身体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挺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而不举,肩要沉而不耸,肘要下垂而不举,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对应,以腰为轴,行如猫,虚实分明:出拳时,上下须呼应,浑然一体。要求动作从意起、从腰起、手动、手转眼、双下肢弓步,虚步辨析交替,练至腿有力,动作轻而有力。慢慢地,不发出任何声音。

身心相随,意不用力:不可用力,不可片面理解。如果拳击打得柔和,一组拳打完后身体不发热、出汗,心率变化不大,那么拳击的效果就会丧失。正确的认识应该是用意念诱发身体动作,随意用力。虽然力量很强,但外表上看不出来,就是按照意图暗中使用力量。

心气相和,气沉于丹田:意念与呼吸要协调,呼吸要腹式,吸呼气要配合开合。的动作。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静,意在拳上。所谓身在外动,心在内静。

姿势连贯:指每个手指的动作均匀连贯,每个姿势之间的动作连贯,全身各部位的肌肉放松、协调、紧密相连。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