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一的懵懂到大四的(大一感到迷茫怎么办)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401

每一个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子,都对大学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美好的联想:安静的林荫大道、无尽的阶梯教室、充满欢声笑语的宿舍、“睡在我身边”。“上铺兄弟”……然而,对于不熟悉这个世界的年轻学子来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陌生的大学生活,无疑是对他们心理素质和能力的考验。这段时间,很多大学新生都感到失落和迷茫。学生的这种心态通常被称为“新生现象”或“新生困惑”。

为了让大学新生更加从容地面对“新生现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大学生,同时也咨询了心理学专家和教育界人士。

从大一的懵懂到大四的(大一感到迷茫怎么办)

在校生:回首大一,心中百感交集

6月26日,记者来到八所大学大学生聚居的北京大运村采访。谈起刚到大学的最初感受,同学们感慨万千: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刘告诉记者:大一的时候,我经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是因为想家还是因为陌生的环境,我也说不清。上课时,我常常不知道该听什么,课后也不知道该复习什么,甚至无法想象考试时会问什么类型的问题。以前,我以为上了大学后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事实上,学生们每天都在教室、图书馆、夜读楼之间奔波。直到大二,我才真正习惯和适应了这种与高中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陈女士这样回忆自己的大一生活:除了每天忙碌之外,处理好和舍友的关系是她最累的事情。她说:“和我住在同一个宿舍的其他七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都完全不同。由于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我对一切都非常谨慎,几乎总是如此。你必须四年后,我很怀念那种陌生的感觉,因为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学会了包容别人,照顾自己。”

北京理工大学四年级学生赵说:“大一最头痛的不是学习,也不是与同学的关系,而是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当她到大学报到时,她的父母把她从辽宁送到了北京。临走时,我给了她一张银行里价值4000元的活期存折,作为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并给她留了1000元现金作为零花钱。然而,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她就把五千块钱花光了,一分钱也没有剩下。我不得不打电话回家寻求帮助。她说,当时的主要开支不是吃穿,而是“奢侈消费”,比如购买进口品牌化妆品、高档杂志、在校外与同学聚餐等。随着适应大学生活,我逐渐学会了控制“财务支出”,认识到什么钱该花,什么不该花。后来,同宿舍的朋友开始实行“资源共享”。大家共同出钱购买“公共自行车”、“公共录音机”以及各种学习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胡先生告诉记者,他没上大学时,就一直听说有很多大学生在校外勤工俭学。所以他大一的时候就到处打工,包括家教、推销,但赚的钱并不多。我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变得很忙、很累……

心理学专家:“新生现象”背后

当天,记者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兴华教授询问了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新生现象”。王教授表示,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普遍都会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一些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认为进入大学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一步登天”。这就引出了“路过万岁”和“辛苦了终于结束了”。不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因为在高中时被老师和学校视为“精英”学生而产生强烈的优越感。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同学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很小。有些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动力。一些学生开始感到失落。

此外,人际压力也是困扰新生的重要因素。由于新生彼此不熟悉,性格、习惯、想法不同,独生子女的沟通能力较弱,普遍存在不善于包容他人、嫉妒心强、强势等心理特征。虚荣心强,不接受批评。

每个学生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的适应都有一个从陌生到了解再到适应的渐进过程。当他们还没有适应环境时,有的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学生会出现道德问题。与老师、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各方面的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需要自我心理调整。

教育家:人要学会自己成长

记者就新生应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采访了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马正勇。马部长向记者介绍:

进入大学后,新生首先要认识到学习方法的变化。众所周知,高中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科目内容和学习进度是固定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习什么、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特点来设计。个人自主权的空间更大。例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程。这在高中也是如此。没有期间。因此,大学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

在高中,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最重要的标准。在大学里,学生的个人定位和个人路径设计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方面,新生远离父母的集体生活,增强自主意识非常重要。经济方面,首先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建立明确的、有计划的消费,避免盲目消费造成经济困难。

同时,处理好与同学、室友、师生关系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大学生活是否美好,体现了一个人的性格。适应性。

许多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认为勤工俭学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实践方式。但作为一个还没有清楚地了解新生活、新学习方法的新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的安排更为重要。勤工助学最基本的前提是学生有余力。

总之,新的大学生活并不要求一个人突然成熟,而是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改变带来人的改变。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