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领导者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常常受到情结、自恋、自卑、自负、轻信等心理因素的困扰,有时甚至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本文作者从历史经典中选取了四位性格古怪的名人,试图从心理病理学的角度对他们的领导行为进行独特的分析,以达到警示世人、开阔视野、人们高兴。
失去理智
拿破仑一生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这个词。”但他怎么知道,他一生的悲剧就在这句话上,因为正是这种信念,导致了他的极度自恋。
在心理学中,自恋一般指一个人强烈的自我重要感和高估自己能力的倾向。拿破仑并不是生来就自恋的。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非凡的自信。1804年,拿破仑因其杰出的战功被法国参议院正式授予皇帝称号。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曾大胆表态:“我不知道界限是什么”、“我只渴望一个世界帝国,世界需要我来统治”。由此,他向整个欧洲宣战,他的自信最终进化了。变成了自恋!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拿破仑用一生的悲欢离合告诉人们:自恋使人分不清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巨大差距,幻想自己可以征服一切。拿破仑的自信变成了自恋,这使他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和个人能力,变得贪婪到不知世界的高度。拿破仑不明白,当一个人过于自信时,只有一件事可以阻止它,那就是学会谦卑自己。但由于屡战屡胜,拿破仑并没有丝毫的危机感,而只有冲击感。
结果就是:你打败别人的次数越多,输给自己的机会就越大。
诸葛亮因“云长文昌”情结废黜魏延
诸葛亮一直是领袖的典范,但他也有一个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这就是“云长文昌”情结。在心理学中,复杂性一般是指个体的某种潜意识定向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决策,有时甚至显得毫无道理。
诸葛亮未能征服中原,主要原因是关羽失荆州。关羽性格好斗、固执,因此错过了大事。蜀营中有一个人,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都与关云长很像。这是魏延。《三国演义》魏延在介绍时被描述为“脸重如枣,眼明如星”,这与关云长的介绍非常相似,介绍中关云长“脸如枣子,眼如星辰”。重枣,丹凤眼,眉卧蚕”。
关云长没有执行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征孙权”的策略,使得蜀国两面受敌。这也使得诸葛亮离开岐山时,不得不长途跋涉一个多月才能到达渭水。而如果荆州不失,蜀军几天后就可以通过水路离开四川,到达洛阳。诸葛亮对关羽的怨恨是不言而喻的。但魏文昌并不了解情况,一再提出单独深入。这不正像关公当初的嚣张吗?
魏延的性格与关羽十分相似,而文与云尔虞的读音在古汉语中也十分相似,因此一称呼“文昌”很容易让人想起“云昌”。可想而知,诸葛亮的“云长文昌”情结就是这样形成的,久而久之他对魏延产生了难以言表的厌恶。所以,诸葛亮平时镇压魏文昌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关云长发泄怨气。这是“情”的典型表现。
诸葛亮死后,魏延立即被处死,影响了三个部落。这其实是蜀国最大的冤案,其根源就在诸葛亮身上。可惜的是,魏延侍奉刘术的时间是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兴十二年的二十六年。他曾任军师、征西将军、南郑侯,但结局并不好。
朱元璋因人格分裂杀害无辜
朱元璋的性格一生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对他的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元璋早年渴望安定的生活,对家庭依恋。他当初加入郭子兴的红领巾军,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谋生。
中年朱元璋顽强、豁达、大度。他处事公正,对待学者也很好。他曾经像敌人一样憎恨邪恶,但却能善待对手。尤其是他对龙虎山道观的保护,让朱元璋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使命感。
晚年的朱元璋多疑,任性,得不偿失就要杀人。朱元璋在洪武十年有一个明显的个性年表。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人格分裂。一般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发生突然的结构性变化。他变得越来越偏执,越来越听不同的意见,与以前完全不同了。
朱元璋的人格分裂是由他强烈的自卑感造成的。他总担心有人会嘲笑他的出身,鄙视他的才智,甚至企图篡夺他的王位。因此,他既不相信唐太宗的文官班子会善始善终,也不相信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会让他高枕无忧。为了保证朱氏王朝的长久发展,使皇权扩张达到顶峰,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种族灭绝法》。
晚年的朱元璋性格分裂到了疯狂的地步,多疑只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朱元璋知道自己做了很多不择手段的事情,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因为他总觉得自己很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