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在新医改中的地位(分级诊疗的政策)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207

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入,医改已进入深水区。不少医改试点都在寻找医改的动力、方向和突破口。什么样的模式能够带领我们顺利渡过改革的深水区?从世界各国的改革经验和我国医改的目标来看,分级诊疗正在影响我国当前的医疗。改革的“大鼻子”。

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突破极限是不会成功的。

分级诊疗在新医改中的地位(分级诊疗的政策)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旨在引导医疗合理流程,形成有序的诊疗模式。如果单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执行,病人不愿意去,基层机构也办不了,也不会成功。要协调解决基层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不兼容、医保支付和医疗价格政策不兼容、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

一是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要统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在增加资源总量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职能定位和服务范围,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分工协作机制,推动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大力发展儿童、精神卫生、传染病等资源紧缺的专科医疗机构,加快发展长期护理机构等。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强化公立医院基础功能,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强大的医疗服务支撑体系。

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转变基层服务模式。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最大短板是基层服务能力薄弱。人们对到基层看病没有信心,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去。因此,要着力补短板,加大对基层的财政投入,支持社会力量办医院,将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集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机构。加强全科医生和基层医生培训,提高基层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就近就医创造条件。

推广基层机构承包服务模式,建立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的家庭承包服务关系。全科医生和卫生服务团队负责签约居民的初诊、分诊和双向转诊协调,提供便捷、可及的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促进基层基层医疗可持续发展,增强基层机构对群众的亲近性和吸引力。

三是建立城乡垂直医疗联合体,畅通“双向转诊”通道。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垂直一体化,以大型城市医疗机构为龙头,重点垂直医疗资源整合,积极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利用信息技术和合理补偿机制,实现医疗共享医疗联盟内的服务资源。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人、财、物、服务、信息、管理一体化为核心,探索实施县域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建立分工协作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制定完善双向转诊制度规范,改革公立医院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二三级医院与基层机构之间便捷的转诊渠道。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为基层就医和转基层救治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保障。

四是注重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医保和价格的杠杆效应。完善医疗保险和价格政策,引导人们“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到社区”。进一步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完善参保人员基层就医相关规定,合理扩大各级定点医疗机构间报销差距,医疗保险支付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促进医保支付向基层倾斜。有序推进患者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同时,根据不同级别医院,合理确定慢病治疗、康复、护理医疗服务价格梯度,吸引患者就近就医,优先考虑基层医疗。

五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分级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尽快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覆盖,加强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枢纽整合连接各类业务系统,支持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医保费用结算等。加快发展远程医疗,积极探索“初级检查、高级诊断”等有效模式,促进大医院与基层医疗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卫生机构。

单打独斗很难取得成功,但形成合力就很容易克服困难。

分级诊疗涉及面广,政策含义强烈。看似“分裂”,实则“整合”。一个士兵很难取得成功。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协调各方力量,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才能有效克服困难。

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需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医疗是根本,医保是基础,医药是关键。三者密切相关。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必须坚持“三医”联动改革,让医疗、医药、医保相互衔接、相辅相成,让医疗服务由大医院容纳、基层支持机构,深受老百姓信赖。

解决基层人才紧缺问题,必须多渠道发力,重点要下移。当前,影响分级诊疗的主要矛盾是基层人才问题。全科医生数量不足,高水平全科医生严重短缺。这也是群众就医不安、影响基层首诊的重要原因。培养人才有一个过程,也有如何留住高层次人才、表现出色的问题。这就需要综合政策,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标准化培训、转岗培训、针对性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和技能。进一步完善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定期开展诊疗活动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加快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报酬,适当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激发医务人员爱岗敬业、提高技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实施全流程健康管理,需要统筹转变办院、行医、就医理念。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改变“重医疗、轻预防”的状况,使之成为致力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综合健康管理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种类越来越多,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实施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的全流程健康管理。这既涉及“医疗”,也涉及“患者”,需要办院、行医、就医各方共同努力。从政府办医疗服务角度看,要更加注重疾病预防和治疗,推进健康“互联网+”管理,推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协作,实现功能互补并且预防和治疗相结合。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看,要以综合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合同服务为居民提供持续、安全、有效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慢性病管理。从患者角度来说,需要提高对疾病防治知识和医学科学的认识,改变传统就医习惯,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和宣传。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