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消渴,中医内科学消渴病的辨证分型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内科学消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医内科学消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糖尿病中医叫消渴病,那么能有多少人知道上消、中消、下消是什么意思?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我们熟知的糖尿病隶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凡具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而多甜,形体消瘦等情况都可确诊为消渴病。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症始见于《 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 凡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恣食肥甘、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消渴症。

中医内科学消渴,中医内科学消渴病的辨证分型

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三脏之中,虽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 ,而以肾脏的病变为重。

消渴致病因素多认为从肺、胃(脾)、肾三脏之阴所伤而形成,有上、中、下三消之分:

上消指的是肺热津伤型消渴。主要临床表现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 、苔薄黄而干、脉数等。 患者感觉是总觉得口渴,虽然喝了很多水,可还是觉得渴。

中消指的是胃热炽盛型消渴。主要临床表现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患者食欲旺盛,特别能吃饭,但是饿得也很快 。

下消指的是肾阴亏损型消渴。主要临床表现以尿频、量多为主,并伴有尿浊如脂膏 、 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 、口唇干燥、大便干结、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数等。患者小便很频繁 。

总结: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症。 这三种症状正好和西医说的“三多症状 ”,即多饮、多食、多尿不谋而合,即喝水多、饭量大、小便频繁。

作者:周辰杰 苏州科技城医院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根据不同症状,消渴症又分上消,中消,下消。在糖尿病的症状方面,“上消”偏重于中医的肺,“中消”偏重于中医的胃,下消偏重于中医的“肾”。这里并不是对应的现代医学的肺、胃、肾完全是两回事。

现代医学对“消渴”的三消之说是持否定态度的。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是对疾病症状的粗浅认识,并不科学。但中医也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认为,现代中医也应该不会把“消渴”等同于糖尿病。更何况糖尿病本身也不是一种病,比如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上消:

中医认为,常见上消症状是出现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量增加等。其实很少人会想到,糖尿病竟然会与肺有关系,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又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这里并不是对应的现代医学的肺。简单来说,中医认为,肺脏不但是水的源头,又能调节和疏通人体水液代谢,如果肺阴不足,外来燥邪侵入身体,肺部通调水道的功能就容易失常,自然全身水分无法正常分布至脏腑,最后造成喝很多开水却吸收不了,这时患者就会感到口干舌燥。同样道理,喝的水没有吸收就只能排掉,所以小便量就变多。

中消:

中医认为,常见中消症状是患者吃饭多,但是容易感觉很快又饿了,而且食量大增但是体重却在下降,平常患者容易感觉口渴,尿量多,大便干燥,这是因为胃阴不足,又有燥热,这时就会出现胃火炽盛,所以就会出现这些症状。加上吃入的食物没有转化成身体所需养分,而是很快地被排泄掉,所以身体才会变瘦。另外,胃火炽盛还可能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这时就会出现便干,便秘等症状。

下消:

中医认为,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一般都是糖尿病病程长期发展之后,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会减弱,这时患者容易出现脸色发黑,口干舌燥,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心烦失眠,小便频繁,小便颜色混浊等症状。

这个是中医的问题,简单来说人体有上、中、下三焦,对应的消渴病就是有上消、中消和下消,对于人体有三个脏腑,主要是肺,胃,和肾、膀胱等。

消渴病(类似于西医的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用口语来说就是喝水多,吃饭多,小便多,身体体重减轻。但是临床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有这么典型的症状,部分人表现为单一的症状,比如只有上消的症状等等。

其中上消对应的是肺脏。中医讲肺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水液的输送主要是肺在主司,上消对应的糖尿病的症状主要是以口渴(喝水量多)为主。

其中中消对应的脏腑是胃腑,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火旺盛则消谷善饥,中消对应的糖尿病的症状是以多食(吃的多,饭量增加)为主。

其中的下消对应的是脏腑是肾与膀胱,中医认为,肾主水,肾主司二便,膀胱主气化,主储存和排泄尿液,肾和膀胱功能失常也出现多尿(小便增多)的症状。

即然是用中医治病,就治疗的是所谓上消,中消,下消。不要去治疗西医认为的糖尿病。我非常想信中医能对上中下消药到病除,并且永远不复发。如硬要说是治疗的是西医认为的糖尿病,哪就风马牛不相及了。

谢谢邀请!糖尿病的症状有“三多,一少”。“三多”,指的是多饮,多食,多尿!“一少”就是说体重减少!所以“三多”也就是上消、中消、下消的表现:上焦多饮、中焦多食、下焦多尿,也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食、多尿的临床症状。

中医典籍上的消渴和现在的甲亢是不是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消渴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相对应,但又不能完全对应糖尿病,形容的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多由胃火炽盛,阴虚内热所导致,古人判断消渴的标准是尿甜,也就是说尿里糖,和现代医学的尿糖是一个道理。

古代医学典籍中记录为:《黄帝内经·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中医里面一般把甲亢称为瘿病,病机多为脾气虚弱,气机郁滞,肝失调达,气血逆乱等。古书中记载《诸病源候论·瘿候》:“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人于脉,搏颈下而成之。初作与樱核相似,而当颈下也,皮宽不急,垂捶捶然是也。恚气结成瘿者,但垂核捶捶无脉也。饮沙水成瘿者,有核痛痛无根,浮动在皮中。”“养生方云: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

消渴与甲亢有关系,但是,是两个疾病,甲亢则会有眼突、心慌、脾气暴躁、怕冷、易饥等症状,有专家学者认为甲亢是因渴而消。不能完全认为是一个疾病。

直击问题要点!!!消渴指的是消化快,口渴难耐的表现,属于现代糖尿病的症状范畴。甲亢属于眼凸,腹泻便溏,“大便快”,情绪激动烦躁,心慌心悸的表现,属于现代病甲亢名称。中医以症对证,与现代病道理通,文化不同,认识角度不同,从事中医多年,互动回答希望我的回到能够帮到你!悟空问答真好!

今天就这个问题我来科普几个中医名称相对应的西医疾病:

“消渴”——对应”糖尿病“”,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消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

“瘿气”——对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多食善饥,形体消瘦,烦躁易怒,畏热多汗,心悸脉数为主症,可见眼突、颈部肿大等。一般无多饮、多尿及尿甜,尿糖阴性,血糖不高,T3、T4、FT3、FT4增高,TSH降低。

“尿崩”——对应“中枢性尿崩症”,以尿多如崩,尿清如水,烦渴多饮为主症。尿糖阴性,血糖正常,尿比重低,禁水试验、禁水一加压素试验、高渗盐水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加压素等可诊断。

“食亦”——对应“下丘脑性肥胖”,以发作性多食为主症,无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症状;胃肠道检查无病灶发现,尿糖阴性,血糖正常。中医病机是由于胆胃燥热所致,西医发病机制为下丘脑腹内侧核的饱食中枢损害所致。

消渴丸要什么时候吃,注意什么?

专科医生为大家解答,关注了解更多!

消渴丸是我国生产的一种中成药物,历史悠久,以我国中医传统名方“消渴方”和“玉泉散”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开发出来的一种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较好。

但是以前,消渴丸生产厂家的说明书中提到药物为纯中药,餐后服用,但是应用多年以后,临床学家发现没有一种中药能够降低血糖,因此对消渴丸的成分提出了质疑。

最后,消渴丸生产厂家终于承认消渴丸中存在西药格列本脲。修改说明书建议餐前服用消渴丸,正是基于格列本脲的药理作用。

格列本脲是第二代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为长效降糖药物,更易发生严重低血糖情况。会出现恶心、腹痛、厌食、腹泻等,从小剂量开始可以减少上述副作用。

因此,消渴丸应餐前服用,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增加用量,防止严重低血糖情况出现,注意消化道副作用,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阅读对您肯定有帮助,点赞呗!

消渴丸组方为地黄、葛根、黄芪、天花粉、五味子、山药、玉米须、格列本脲。本方为中西药合方制剂。方中地黄甘寒,滋肾养阴,清热生津,以为君药。辅以葛根、黄芪补脾升阳,资生化源,生津止渴,共为臣药。佐以天花粉、五味子、山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固敛阴津;玉米须利小便而泻热;所含西药成分格列本脲有降糖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之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消渴丸具有降血糖作用,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增加肝糖原含量,中西药合用降糖效果体现协同增效效果,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岛素水平,使饮水量和尿量减少。还能降低GK大鼠的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肝糖原、一氧化氮和C反应蛋白量增加。

此外,消渴丸还具有脏器保护作用,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使体重降低不明显,同时降低血清肌酐、尿肌酐、总胆固醇、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减少肾组织病理损伤。消渴丸灌胃GK大鼠可使其心脏、肾脏和胰腺的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其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也得到改善。

最后,消渴丸还能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可使GK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和丙二醛含量降低。

消渴丸可用于多因素体阴虚火盛,或过食肥甘厚味,或过用温燥食物,或情志郁结化火,上、中、下三焦燥热日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症见多渴多饮,小便频数,多食善饥,肢体消瘦,体倦无力,睡眠欠佳,腰膝酸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消渴丸口服,一次1.25~2.5g(约5~10丸),一日3次,饭后温水送服。

服用消渴丸需要注意:

  1. 属阴阳两虚消渴者慎用。
  2. 服药期间忌食肥甘、辛辣食物,控制饮食,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忌烟酒。
  3. 服药时禁止加服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
  4. 含格列本脲(优降糖),下列情况应禁用: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孕妇、乳母;肝、肾功能不全者;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患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
  5. 体质虚弱、高热、老年患者、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者慎用。
  6. 用药期间应定期测定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肝、肾功能和血象,并进行眼科检查。
  7. 注意早期防治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脑病、糖尿病心病、糖尿病肾病等,以防病情恶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内科学消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内科学消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