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那么多方剂,是如何记忆下来的?
方剂也是由一味一味药组成的,所以要记忆方剂,就要熟悉各类药的作用,比如:解感药,泻下药,补益药等等。
除了要记方剂里面有哪几味药以外,还要知道里面君臣佐使的关系,像我们平常在药店买的中成药,成分里面写在最前面的也就是用量最多的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君药,紧接着的是臣药等等。
方剂的命名没有很明显的规律,但常用的方剂即使没有规律,药学专业人员也要把它硬背下来,用得多了,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比如“四物汤”“小柴胡汤”等等。
医药行业的学生可以说是所有专业里面掉头发最多的人了,因为要记忆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还不能有一丁点差错,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也没有任何规律给你推算,只能是靠脑子去硬生生地记下来。
你好,我是方玉的心家,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你问:“中医那么多方剂是怎么背下来的?”我回答你:“是的!”学习是非常辛苦的,是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或汗水。
第一:学中医没有捷径,方剂肯定是要背诵。
学习中医,要背诵的东西太多,像什么药理、药味、药性、方剂、经络等等。
有一些基本的方剂,记熟了以后可以灵活运用,可以在一些基本的方剂上面去加减。所以你熟悉了一些基础的方剂后,也会熟悉到另外一些相近的方剂。
第二:找出背诵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比如说,我们在背诵方剂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些谐音,把方剂组成一句顺口溜,这样的话便于记住方剂。
也可以找出最佳记忆的时间,比如清晨,科学家发现人在清晨的时候,记忆是非常显著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到你一点点的帮助。祝你心想事成,谢谢!
古代的中医先生,大多是年轻时就跟随老中医跟师学习十多年才能慢慢的独立行医。在这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不学其它学科,只学中医书籍,记住几百个方剂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些方剂多数是有其基本方的,四物汤,六君子汤,川草乌汤,基本方加味后又成为一个新的方剂,或者两个基本方剂合方后又成为一个新的方剂。还有取方剂君臣佐使主要药材的一个字做为方剂的名字,很多的记忆方法。不过,现代社会人们学习的知识多,获得的信息量大,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记忆中医这么多方剂还是有相当困难的!
在开始,就是背诵。例如汪昂的《汤头歌括》,陈修园的《经方歌括》。这是没有任何捷径的。当然有些方剂可以巧记,例如,生脉饮,生(参)脉(麦)饮品尝五味;三才汤中三才(天冬、地黄、人参)立等等。
等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可以推衍记忆。例如:桂枝汤,加味变桂枝加桂汤,变桂枝加葛根汤,黄芪桂枝汤,小建中汤等等;减味,桂枝去桂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等等;复方,合麻黄汤为桂枝麻黄各半汤;合小柴胡汤为柴胡桂枝汤等等。
同一方剂由于药物的炮制合剂量不同,其作用是不同的。如四物汤,为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当归有全归、归头、归身、归尾、酒制、干品的区别;芍药,有白芍、赤芍、干品、酒炒、醋炒、蜜蒸之别;地黄,鲜地黄、生地、熟地、酒浸之别。这些药物炮制的不同和剂量的迥异都会导致不同的作用。
方剂的记忆不在于记了多少,而在于活学活用。经方派有一个柴胡汤派,一个小柴胡汤用的出神入化,通过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所以要学好方剂,中药学一定要学好。《神农本草经》、《药性赋》、《四百味》等学好之后,就可以用有限的方剂治疗绝大多数疾病。要不然即使能背诵《普济方》,也会有无可用之方的感叹。
这叫术业有专攻。
可能你觉得特别难的东西,在别人的日积月累之中就变成了很轻易的事情。我不是学医,我曾经做过配件生意。 大几百种,基本上全是零碎的东西,然后呢,每一个零件你要知道它的卖价售价,以及他放了你的店面的哪些地方。很多人到我店面里都是晕头转向,根本就找不到什么东西。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就真的是太轻而易举了。他们都好奇说你是怎么记得的?
学以致用绝对是解决记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顾客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立马就要想到用哪个零件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零件的售价以及进价。每天大脑不断的去强化这些应用,那随之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种事情。这其实和记医药的方法差不多了,他每天要面对什么样的病症,那就会用到那些药方,去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道理日积月累就会记得很多很久。
还有很多例子,就像学5笔打字一样,很多人觉得特别难,但一旦你会了之后,那打字就变成了身体的自然反应。什么字根啊,什么键盘位置呀,全都不需要考虑的。
大道至简,事事相通,一点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汤头歌诀》的内容是怎样的?
《汤头歌》 医方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
其中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一种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中药方剂学怎么记?
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忆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记忆:
理解记忆:首先,你需要理解方剂中各味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整个方剂的功效主治。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记得更牢。
分类记忆:中药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功效分类,按照治法分类,或者按照药物的组成分类。将方剂归类后,你会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更容易记忆。
联想记忆:联想记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你可以尝试将方剂的功效主治或者药物的性味归经与你生活中的事物或经验相联系,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口诀记忆:有些方剂有特定的口诀或者歌诀,这些口诀通常包含了方剂的主要药物和功效,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记忆。
反复复习:记忆是一个需要反复的过程。你需要定期复习已经学过的方剂,不断巩固记忆。
结合实际: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方剂与实际病例相联系,理解方剂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这样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方剂。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记忆方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同时,学习中药方剂学需要耐心和毅力,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个学习传统中医的学生,我快要被中药方剂打败了,怎么背都记不住啊,就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高招?
中医是灵活运用不是死记硬背的,中医的埋没是给中医院校所谓的无用理论给害的,其实方子是不用背的,多实践多治病才是医术增长的唯一办法,用到方子的时候翻翻书看就可以了,这样治病多了方子也就记得了,多背无用的方子是没有用的。长此以往会把自己逼疯的。
因有同感,所以理解。
不过,方剂学是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多下些功夫对今后的临床肯定大有益处!虽说临证时未必全用得上,但你毕竟还是学生,年轻记忆力强,能会背还是背吧,跟师抄方时,尤其是遇到善用经方、时方的老师,你进步的可能更快。
我是半路出家学中医的,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多偏于实用方面,说白了,方剂就是前人医病的处方嘛,故对方剂的学习我重点放在对方义的理解上,即,这个方是治疗什么症状的?为什么要选用这些药物?这些药是怎么配伍组合的?又是怎样加减的?理解了自然就容易记忆。
当然,过去的书上有现成的歌诀,这也是个捷径。
也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法,比如给方剂编个顺口溜,拟个故事等等,我当年好像就买过一本这样书。
中医不好学,但经典还是要下些功夫。希望说的对你有点启发,祝你进步!
背熟常用方君臣佐使(伤寒金匮方),记住常用药性味归经(300味左右),在学习实践中必须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也可到药材市场买齐那300味常用药的药标学习(图文并茂功能主治都有)!抽时间上山采药,自己治病亲身体验,灵活学用,更易记牢!
选择了中医,说明你有一个很好的文科基础。学起中医方剂会手到擒来,如囊中取物。中医方剂主要靠死记硬背。大凡背颂方剂是按汤头歌诀背颂。但是这些歌诀背颂起来方较费劲。初学时把方剂学中的方剂编成自己便于背颂的歌诀,不管应负考试还是实习时抄方,会觉得得心应手。尤其在给老师抄方时,一看便知从何方化裁而来。
四物汤:白芍、当归、熟地、川芎。
芎归地芍。联想到穷归地少,受穷是因为地少。
三仁汤:杏仁、滑石、通草、白寇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华夏通竹朴,杏寇薏苡仁。联想到华夏同族谱,姓寇薏苡仁。华夏一个族谱,姓寇名叫薏苡仁。
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桂枝。
甘麻桂杏。联想到干妈贵姓,也就是说干妈你贵姓?
导赤散:木通、生地黄、生甘草、竹叶。
竹甘通地。联想到竹杆捅地,用竹杆来捅地。
中医的精髓是望闻切诊,辨证施治,只有望,闻,切,诊才知病因在哪里,然后辩证治疗,不用死记方剂,要弄明白药性,药理,组方君,臣,佐,使,灵活运用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神奇疗效,死记方剂并不是上策。
如何速记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的方剂学口诀,你有哪些建议?
方剂学是一门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掌握了口诀,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本科教材书上虽然也有四句歌诀,但真正背起来显得麻烦,拗口。我用我手上的方剂歌诀顺利通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研的时候也辛亏有这套歌诀。我以 归脾汤举个例子:
归脾不安,心脾两虚
四君远归,芪木枣龙。
只要你稍微有中药学的底子,你就能看懂这句歌诀的意思。而且,这句诗歌里面还有个画面,解释一遍后不需要特别记忆就可背下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