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中年之后,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开始走下坡路。其中,脑血栓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杀手”。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对此,专家提醒,中年以后要多注意保养自己,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人体内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它可以使血小板凝结在一起,形成血栓,从而止血。另一种是抗凝物质,具有抗凝、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不易形成血栓。当发生血管意外时,它们还具有止血、维护人体健康的作用。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经常会出现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的情况,容易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问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栓激酶的产生增加,促进凝血酶的形成,血栓黄素A2也增加。同时,抗凝物质前列环素的产生减少,易诱发血栓形成。如果血糖升高,糖分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此时血小板聚集,粘度增加,极易促进血栓形成。
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根据血栓栓塞的来源、栓子的大小和栓塞的部位不同,其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有肺栓塞、全身动脉栓塞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脑血栓。大多数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都有四肢麻木、行动困难、言语不清、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症状通常发生在睡眠期间或早晨醒来时。受影响的四肢无力或无法活动,言语不清或失语,喝水时会窒息。大多数患者失去知觉。轻者脑血栓可出现一侧肢体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等。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