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医院全科医生(罗湖医院全科)

栏目: 内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149

区委书记何海涛为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颁发聘书。

经过近一年的酝酿论证,汇聚国内医改先行者、专家以及各级卫生医保管理者的智慧,罗湖医改方案于近日出炉。

罗湖医院全科医生(罗湖医院全科)

这是一个串联政府卫生计生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和公立医疗机构的体制改革的综合性制度设计。核心是改变人民群众“有病就医、大病就医”的医疗习惯,加强前端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加大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投入;打破大锅饭制度,推动志愿人员改革薪酬制度,成立罗湖医院集团为唯一法人,提高医疗资源质量和配置效率;推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寻求高效、廉价的治疗,增强引导居民首次就诊的积极性。推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罗湖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被国内众多医改专家学者寄予厚望。此次改革不仅惠及辖区居民,也是国家探索建立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有益尝试。

“高级疟疾”能“药愈”吗?一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不过,罗湖区卫生计生局局长、罗湖医院集团董事郑黎光、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希卓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们对罗湖医院集团“充满信心”。“疗效。”

认识社会健康中心最好的全科医生

“也许不到三年,老百姓会越来越感觉到以前有病就去看医生,现在医生会通过各种方式主动找到你,督促你进行健康管理,并且为您提供医疗服务。”孙希卓表示,这不仅是医护人员服务方式的改变,也是居民与医护人员互动方式的改变,而这里的“医务人员”不仅指医生,还指健康管理者,在线药剂师等

“也许未来社康中心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督促居民锻炼身体,带他们去跳广场舞。医院专家会给小学生讲授饮食、心理健康等知识,这是医院的事吗?”不是。但这就是医院应该做的吗?“是的。”改变老百姓“大病就医”的就医习惯,把医疗服务的重心转移到了前端和基层。孙希卓用这个例子来描述他们希望实现的医疗服务模式彻底改变人们的医疗观念。

基层社康中心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医务人员数量、水平等软件装备都将得到显着改善。“提升程度将超出人们的想象。”全国乃至全世界一些真正优秀的医务人员都会选择在这里的社卫生院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逐渐更加尊重社区医生,觉得他们很聪明,能解决问题,也更愿意去社康中心就诊。中心寻求帮助,对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信任转变为依赖,形成良性循环,分级诊疗自然形成。

在医院集团内部,随着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实施,医务人员会发现他们的薪酬与工作数量和质量、个人临床研究能力、患者满意度等因素相关。能够在罗湖医院集团工作,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包括收入在内的各种情况也会变得更加“体面”,不会再有“开大处方”、拿回扣的动力。“优秀的医生会很高兴选择在这里继续工作”,并将把“以居民为中心的医疗保健”作为工作最重要的部分,而不是简单地治疗疾病。

罗湖希望通过医改,在医疗资源有限、人民支付能力提升甚微的条件下,让人民群众能够接受更安全、更有效、更方便、更便宜的医疗服务,提高健康水平,实现更好的健康,实现“人们会更少生病、更少住院、承受更少负担。”同时,医保支出增量将减少,国民医疗费用将得到很大比例的节省。

史无前例的调整

20日,罗湖医院集团正式成立,罗湖也正式公布了一整套医改方案。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专家及相关业内人士指出,《规划》提出的具体改革思路和措施中,至少有三点值得借鉴。特别注意。

加强初级保健和公共卫生

摆脱“大医院越大,住院越难”的怪圈

“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三甲医院排队挂号看病。医生对患者并不了解,只能通过查看患者近期病史并进行三分钟的会诊来得出结果。这不是最好的临床实践,但这种情况就在我们的现实中。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程龙分析,罗湖医改带来的一种可能性是,医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让基层做强做精。更加专业化,带来最佳临床实践。

“大医院越建越大、越多、床位越多,人们住院就越困难。”这几乎是我国很多城市卫生事业发展中无法打破的“怪圈”。深圳还会走这条老路吗?

“目前大部分投资都在大医院,引进这么多高端医疗设备,有多少人能真正享受到?投入10%到公共卫生领域,老百姓就能直接感受到。”孙希卓直言,深圳的卫生投资结构要调整,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公共卫生和社会福祉方面,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真正“管理”人民健康。

“其实60%-70%的病人不需要去大医院。人们的健康不在医院,而在医疗,更在保健。国外几乎没有医疗的概念,但他认为,与国际接轨的健康投资理念应该是加强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打造最健康的城市,而不是发达的城市。“高端医疗。”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罗湖把“全面提升社康中心服务能力”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未来计划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调整医院集团内部资源配置相结合,完善社康中心硬件设施。设施条件:每万人配备3名全科医生,高科技招聘英联邦和中国优秀全科医生。通过“互联网+”手段提高优质资源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为居民提供在线医生、药师、健康管理者、营养师,让居民享受实时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客观感受,让居民信任和依赖您的家庭医生。

“如果这个想法能够实现,未来居民就不用去大医院看病,而是可以享受社区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全科医生也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他们的背后将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在组织体系的支持下,全科医生的能力将会得到提升,患者也将更有可能留在基层。”成龙认为,利用“互联网+”的形式,将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通过信息化的分级诊疗形式,体现出“所谓的分级并不是质量的分级,而是对医疗资源的不同划分”。从事职业劳动。”

据成龙观察,此前也有一些医院开展过类似的“互联网+”实践,但与这些相对更注重“技术尝试”的实践不同的是,罗湖此次的做法有着“利用技术创新”的目的。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改变治理结构”。但他认为,罗湖医改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和评估。“要评估过去医疗效率、质量、安全、过度医疗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比较改革后资源配置、整合和技术应用在这些方面带来的变化。能否达到预期水平。”

建立单一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分级诊疗、结果互认”

在罗湖医改方案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罗湖区六家区属医院将合并为单一法人的紧凑型公立医院集团,所属单位不再有单独法人。”医院集团各科室在医疗机构之间错位,推动统一运营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分级诊疗、结果互认的目标。

“今年1月中旬区党代会确定医改为今年重点改革方案后,我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研究讨论。罗湖医改还考察了镇江、东苑和南京鼓楼医院。最终的医改方案应该是这样的。”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郑黎光认为,罗湖医院集团与其他医院集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单一法人”的机构,在法律上拥有5家医院、35家社会卫生服务中心,还有9家属于其他法人。医院集团实际上是多个松散组织在一起的法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独资法人医院集团并不多。”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宏伟对此表示赞同。他分析,“单一法人”组织是指加入集团的所有医疗机构成员不被视为一个实体,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在集团内部配置资源、提供服务。罗湖医院集团不仅整合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还通过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等九大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可能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吸引普通人到基层去,还会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他提醒,“单一法人”实际上是对集团内部各个组织如何管理、管理到什么程度的挑战。“医院集团的组建和运作需要更加市场化,赋予医疗机构足够的决策权,避免出现‘新政府’。”

“新的服务形态和运营机制能否匹配非常重要。”杨宏伟表示,除了非常关注罗湖医改探索的新的医疗服务组织形式之外,他还非常关注新组织形式下的运行机制。在医改中,罗湖明确提出取消医院行政级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政办分开”,这是他所期待的。“中国的医改已经进行了6年多了,但实际上在制度上并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罗湖迈出这一步,意义重大。虽然只是一小步,但这一步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未来可能会带来政府投资政策的变化和一系列突破。”

据罗湖区卫生计生局“一把手”郑黎光介绍,五家医院院长的任命不再由卫生计生部门决定,而是成为医院集团内部事务。“‘管办分离’确实是分开的。”郑黎光表示,卫生计生部门不是“总司长”,只是从行业角度对医院进行规范和指导。“保护”行为已经失去了动力。

据悉,罗湖还将建立符合医院集团实际情况的人员薪酬制度。根据深圳市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公立医院的设置和管理将改为全员聘用制,并取消医院行政级别和医院领导职务,打破公立医院的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终身制,建立以考核聘任为核心的职称聘任制度,建立以工作量、质量、满意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

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变化的联动

“居民生病的次数减少了,住院的次数减少了,负担也减轻了”

在罗湖医改方案中,“探索全额预缴下的医保缴费方式”被孙希卓视为实现“少生病、少住院、减轻居民负担”改革目标的关键。

根据方案,罗湖希望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在罗湖区开展医疗保险全额预缴试点,在罗湖区居住一年及以上的参保居民发生的缴费总额将达到符合医保基金审核结算要求。纳入预付款总额管理,并在三年试点期间,建立适当的“留盈分摊”双向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付费的主要方式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即医院开出治疗、检查、药品,医保按照这些治疗服务项目逐项付费。主要检查和处方越多,医院的收入就越高。这也带来了过度医疗、医院运行效率低下、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医保基金难以持续等问题。

在孙希卓看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意味着医疗机构将有自主控费、寻求高效实惠的治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约束和动力。而且,医保全额预付费结合罗湖区域卫生一体化改革,将促使集团医疗机构真正重视公共卫生、基层医疗一体化,助力实现“医改”的最终目标。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

公开资料显示,从近年来我国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来看,在药品政府定价框架下,控制医院医疗费用总额,按疾病确定医保基金支付金额。类型,按人均向社区医疗机构缴费。门诊费用协调等探索一直在进行。

比较典型的案例之一是上海的改革。2000年以后的医改过程中,上海从总量控制入手,力争将整个医保费用的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提出结构调整,既要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又要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经过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上海的支付方式改革采用了DRG,这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疾病诊断系统,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病例在某一方面进行分组,并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人。手术与否、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分为不同的组,根据各组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报销费用)。

在杨宏伟看来,不同的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会有不同的反应。全额预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可能会导致整体医疗服务不足,需要做好服务质量监管。“医保支付改革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改革,也将面临诸多挑战。”

罗湖改革者表示,希望通过罗湖的探索,为全国贡献独特的经验。

为什么是罗湖?

“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郑黎光和孙希卓认为,各种机遇的结合催生了这一医改方案。在改革中,有两点是确定的。一是政府加大公共医疗服务投入;其次,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

改革行动

郑黎光和孙希卓认为,各种机遇的结合催生了这一医改方案。

“以医保全额预缴为导向,以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减轻负担为目标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这是孙希卓对罗湖医改的总结。高度凝练的话语,蕴含着国家对公共医疗的重视。全新的服务模式设计理念。

从“找医生看病”到医生和专业人员把健康服务放在第一位,通过加强社区基层医疗和健康管理,实现群众少生病、疾病得到控制、少住院。这将从源头上减少疾病,改善公众健康。健康水平。这是公共医疗服务理念和模式的重大调整。

整合公共医疗资源,打破筒仓运作模式。大医院和社康中心从机械角度真正实现一体化,真正实现了社区常见病和常规诊疗与医院疑难杂症的医疗分工,高水平的全科医生成为公共卫生信任甚至依赖的对象。

打破医生的身份制度,打破“铁饭碗”,让服务质量决定医生的“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这一全深圳范围内统一的改革设计,甚至被全国医改专家视为公立医院改革最有效的“突破口”。

医疗保险缴费模式由现行按病种、病次缴费改为按上年医保总额预缴。节省下来的钱将返还给医院集团,多余的部分将进行共享,让医疗机构不再选择过度治疗。

医改历来是一项系统工程,很难想象仅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就能实施。

孙希卓来到罗湖之前,担任大连市中心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国家主席”等奖项。为了邀请他来罗湖,罗湖区领导还讲了“三访草堂”、“三访大连”的故事。他们的真诚和医改的挑战让这位喜欢面对挑战的专家印象深刻。

吴以环副市长表示,最让我感动的是罗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革。他们不仅到外地、到全国各地招揽人才,还深入思考医改方案。亲自落实,经常与我市医改领导小组沟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这样做。

改革背后

罗湖医院集团挂牌,是罗湖区委书记何海涛、代区长聂新平上任第一周最隆重的事件。何海涛原任区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现由代区长聂新平接任。同时,聂先生还担任罗湖医院集团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

“罗湖发生这样的医改举措,确实存在意外。”郑黎光和孙希卓都有这样的感受——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有社保基金的存量,为改革者腾出了尝试的空间;在罗湖医改中,以郑黎光、孙希卓为代表的主要推动者都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专家。他们对医改有着长期持续的思考和决心。一旦环境合适,他们就会立即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去年孙希卓在担任院长的罗湖区人民医院牵头尝试医改时,罗湖政府和医疗体系对改革的重视和诚意让他感到“超乎想象”。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种资源。不仅需要各级医疗系统的配合,还需要各相关方的配合、资源配置、机制保障。从罗湖医改方案的制定、出台和实施,孙希卓更加体会到罗湖改革的诚意。

“但罗湖医改并不是孤立之举,而是与当前国家和深圳的医改环境密不可分。”孙希卓也认为,罗湖医改背后有必然性。从政策和改革环境来看,罗湖医改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结果。

郑黎光总结说,改革有两点。一是政府加大公共医疗服务投入;其次,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

总体策划:卢冰冰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胡明卢冰冰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